
康复后,楼爸爸可以独立工作。图片提供:通讯员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黄涛通讯员吴洋)很多危重病人在抢救时都会依靠气管切开术来帮助呼吸。对于需要长期留置插管的患者来说,这种新的“呼吸通道”也会带来一些问题。近日,湖北省政府医院(湖北省康复医院)通过多维度干预的协同治疗方案,成功帮助一名因脑梗死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实现气管切开闭合。
79岁的卢爸爸多年前突发中风,在医院接受了气管切开术。即使病情稳定出院后,他仍需要长期永久性插管。此外,楼爸爸还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2型糖尿病等疾病。这最大的挑战是他能多快恢复。 “气管切开术打开了呼吸通道,挽救了生命,但长时间留置插管会导致气道粘膜损伤、感染风险增加、语言障碍、吞咽功能退化等问题。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阻碍患者的整体康复。对于该患者来说,左肢不良运动、吞咽困难和气管切开术形成恶性循环,封闭了患者的气管切开术。” 管是打破这个循环的重要一步。循环。 ”湖北省立医院(湖北省康复医院)康复重症科主任王华兵说。
王华兵主任介绍说,医院为患者制定了多方位的协同干预治疗方案。一、通过训练呼吸功能提高肺通气效率,保证术后呼吸功能的“动力”是关闭。然后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言语康复,以降低误吸的风险。最后采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提高患者左肢力量,体位引流、翻身、拍背预防肺部感染,保护气道间隙。
日前,卢爸爸的血压、血糖水平等指标逐渐稳定。前段时间系统恢复后,患者成功封堵气管插管。 “这一里程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,而是体现了整体功能的集中改善。增强患者的呼吸肌使自主呼吸更加稳定,恢复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,改善肢体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并发症。这些都是重症康复‘整体视角’的生动实践。”援助主任王嘉黑。
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来说,插管闭合不仅仅是拔除插管:它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这意味着患者可以从“被动生命支持”走向“主动参与生活”,为后续言语和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重新融入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。